跟着时光去旅行,遇见不一样的昌江
凝固时光——洪水村
位于昌江王下乡的洪水村隐于群山的怀抱中,南尧河绕村后而过,村子里椰树错落生长、摇曳生姿,树下是几十间低矮的船型屋,因为长得像倒扣过来的小船而得名。早期的黎族人民便是生活在这些船型屋中,因此船型屋也被称作是黎族文化的“活化石”。
洪水村村口卧着一只石蛙,这起源于黎族人民对青蛙的崇拜,因为青蛙有着“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
船型屋就地取材、拆建方便,还具有很好的防潮、隔热、防台风等作用,于是一代代的黎族人民在此落地生根、繁衍生息。如今,房前屋后摆上了黎族人民生产生活用的各种工具,平添了许多生活气息,仿佛屋内随时会走出一位身着多彩黎锦的黎族阿妹。
传统的黎村不仅有供日常生活起居用的船型屋,还经常存在另外两种有趣的房子,一个是“布隆闺”,一个是“谷仓”。“布隆闺”指“没有灶的屋”,是黎族女子长大成人后独居的闺房,以方便其交友和择偶,是黎族男女对唱山歌、谈情说爱的地方。“谷仓”则是黎族人民存放稻谷的地方,通常地下会用石头和木材垫高,具有更高级别的防鼠防虫防潮属性。
金字形屋
除了船型屋,洪水村还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另外一种茅草屋——金字形屋。这些造型独特、风貌依旧的传统民居,成为海南岛上一道独具地方特色的风景线。
村子后枕一大片的稻田,一直蔓延到青山脚下。古村绿稻、椰林掩映、流水人家……好一幅旖旎的田园画卷。
现如今,经过重新规划和打造后的洪水村,以“黎花二里——时光里”的新名片站在了游客面前,同“诗里画里”的三派村、“歌里酒里”的浪论村组成了王下乡的 “黎花三里”。
旧貌换新颜的洪水村里也办起了民宿。不急于赶路的游人不妨落宿一晚,享受大山里的悠闲惬意,在这凝固时光的地方,尽情发呆、漫游、遐想、追忆……
重塑时光——保突村
接下来我们将前往位于石碌镇的保突村。进村后再往里走就来到了保突村的黎族原始制陶馆,内有制作间、展示馆、露天烧陶场等场所,是一个集黎陶生产、销售、观赏、体验及培训于一体的传习基地。
黎陶,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由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泥条盘筑法制作而成,并一直流传至今,具有纯手工、使用工具简单、制作方法简便等特点。这项手工技艺有着传女不传男的历史,为的是使妇女在生活贫困或家遇不测时能靠这门手艺维持生计,因而有“女制陶男莫近”的习俗。
黎族传统制陶过程由挖陶、挑陶土、晒陶土、粉碎陶土、筛陶土、和泥、制坯、干燥、准备烧陶、点火烧陶、取陶、加固等12个步骤组成。
制陶馆也是一家黎陶的博物馆,收藏和陈列了各式各样的陶器。徜徉馆内,仿佛开启了一场时间穿梭之旅——那些原始古朴、凝重敦厚的陶器是早期的;这些形态各异、饱满圆润的陶器一看便知是现代的。但无论新旧,它们自然本真的外表总是闪烁着一种令人震撼的岁月之美。
凑近细细看,还能感受一场有关于动物和图腾的文化之旅——陶器上雕刻着黎族创世神话中的大力神,以及青蛙和鹿等各种装饰和纹样。
不经意间,还能在木架上偶遇一些奇奇怪怪又可可爱爱的陶器,不知道是出自于哪个脑洞大开、充满想象力的制陶匠。
现如今,制陶所在传承古老手工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把传统纹样和时尚设计相结合,制作出了更加实用、更具美感的黎陶。
此外,馆内也引进了现代生产线,可以满足大规模的生产和定制需求,让这项传统技艺走向现代生活、走向美好未来!
时光在这里打马而过,从粗糙的表面一跃而起,沿着图腾纹路飞驰而过,在烈火中一次次回归、延续、重塑,最后浴火重生,成为一个个质朴温润、焕发着千年光彩的黎陶!
这场有关于时光的旅行到此便告一段落了!现在,“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和“黎族原始制陶技艺”这两个项目都已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信,这场旅行会像一场接力赛,由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接棒,追寻着过去的足音继续前行,让这些神奇的黎族非遗项目“活”起来、“火”起来!
最后送上一份昌江美食攻略!
乌烈乳羊
乌烈乳羊堪称昌江美食一绝,白切的口味最佳!很多不常吃羊肉的人,到了昌江也必定会点上一份!富有弹性的羊肉,皮上胶质满满,蘸上灵魂酱汁,入口绵软,慢慢咀嚼,回味无穷,而且没什么膻味哦!
推荐店铺:昌江乌烈镇利然食店
瓜皮选用的是本地的小种西瓜,经过腌渍但不会很酸,和羊杂搭配在一起,是下饭的不二之选!
推荐店铺:昌江乌烈镇利然食店
在深山里的鸡,日常在山区林间奔走,自由觅食,这样的肉质不干不柴很有嚼劲,再加入野生捞叶提味。一口下去,满嘴都是原生态的野味!
推荐店铺:昌江王下乡三派村黎花一里农家乐
*出游提示:前往洪水村将经过一段盘山公路,驾车请务必全神贯注、减速慢行哦!
文/菜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