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斯蒂格利茨的忧虑和美国真相
在新冠疫情防治上,美国为何像一个它常常用来形容别人的“失败国家”?为何顷刻之间,美国政府显示出了对中国如此多和如此深的不满、批判和敌视?近四十年与我们一直携手发展经济的最重要伙伴——美国究竟遇到了什么?导致它发生如此重大、乃至看起来近乎乖张变化的真相是什么?美国的变化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和冲击?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新书《美国真相:民众、政府和市场势力的失衡和再平衡》,对于我们了解美国目前发生的一切和背后的真实原因,或许有特别帮助。
在长达四十余年的时间里,从里根-撒切尔时代开始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左右美国社会,市场至上、资本为尊、金钱主义、虚拟经济等等,大行其道。其间伴随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互联网等高技术迅猛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社会经济加速转型。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使经济全球化通过以比较优势为基础框架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潮涌般发展。全球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和劳动力的配置发生根本性改变。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国力增强、财富增加,美国以华尔街金融集团和硅谷高技术集团为代表的人群,是这一全球发展史诗剧中最大的参与者和收益者。
而与此同时,美国制造业逐步衰落,工作岗位大量流失,社会不公平加剧,在曾经高度繁荣和兴盛的传统产业地区,形成了一个反差极大的所谓“铁锈空心地带”。大部分普通民众完全没能享受到产业转型、高技术发展和全球化带来的发展红利,生活困难、民怨不已。数年前蓬勃而起、最后被清场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正是美国基层民众不堪生活之窘况的特殊映照。此时此刻,特朗普提出“让美国再次伟大”“重振美国制造业”,华丽转身,化身为基层贫弱民众的代表,从而使这个庞大失落的人群成为铁杆选民。
在斯蒂格利茨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特朗普当选,是美国越来越严重的贫富对立、社会不公的结果。当然,正如斯蒂格利茨所指出的,也是希拉里之流政客的政治错误所致。他认为,希拉里将那些处于美国去工业化地区以及竞争对手的选民称之为“可悲的人”,反映出美国精英阶层傲慢的姿态,从而最终帮助特朗普步入总统之巅。
作为曾经的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和美国总统顾问,斯蒂格利茨尤其对美国在所谓去工业化过程中日益严重的贫富悬殊有着深刻认识。在这本新书中,他甚至用了整整一章专门论述目前美国的经济运行,为什么需要更多集体行动,需要更多政府行动。他这种坚定唱衰市场、力挺政府作用的观点,与长期左右美国主流经济政策制定的新自由主义思想,他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几乎是完全南辕北辙。他甚至提到,亚当斯密当初说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现在的美国是“完全不存在的”。
斯蒂格利茨指出,日益增多的创新经济需要巨量的基础研究。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城市经济日益庞大和复杂,环境和生物圈在遗留问题和发展所需的双重挤压下显得更为脆弱,再加上整个经济体系的复杂化、流动化和全球化,每一个都不可能只通过容易失灵的市场机制得到解决。刚刚相反,都需要政府这样一个特别的角色给予统筹和打理。当然,斯蒂格利茨也承认,政府也有失灵的时候。但是对此问题的解决,不是否定和取消政府的作用,而是需要加强政治体制的配合,特别是需要有具有批判性和独立性的媒体等组织,参与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系统,以保证政府的有效和各社会力量之间的平衡。
当前,美国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依靠底层低收入的选票而当上总统的特朗普,以及在他执政期间提出的减税、限制移民等政策,究竟是否能够改变美国底层民众收入降低、社会贫富悬殊扩大、各种不平等严重等的状况呢?或者说,特朗普是不是真的会成为底层利益的代表?斯蒂格利茨对此是明确否定的。他称之为的“特朗普的糖衣政策”,有太多伪装。从长期看,不仅不可能解决当前的问题,还会对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更大伤害。这也是斯蒂格利茨在本书多处特别忧虑的关于美国社会的另一个迷局。不幸的是,这一揭示很不和谐地杂糅了在全球化过程中新自由主义政策长期主导产生的经济社会问题,和在此背景下反弹出现的逆全球化和国家民粹主义问题。前者导致失业、低收入和产业空心化,后者导致低效率、高成本和没有竞争力。这种左右为难的悖论、进退维谷的困境,事实上已经成为左右各派共认的美国现实。
斯蒂格利茨不无忧虑地写到:“在特朗普草率地推行去全球化的过程中,美国的失业率还在继续上升。现在,世界已经建立了高效的全球供应链,明智的国家懂得如何利用它们。最重要的是,重新调整成本非常高昂,全球化的确非常困难。美国(尤其是美国的‘工人’)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苦难,但如果在此时走上去全球化的道路,美国将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总体看,他认为美国的真相是:“美国需要从自身寻找原因,对民生、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发展的投资过少,盲信市场机制无所不能,政府对真正需要监管的地方管得太少,而在不需要的地方又管得太多。”在他看来,美国已经在错误道路迷失太远,仅仅对经济和政治体系做出细微调整,已经无法弥补过去遗留下来的漏洞。一种新的社会契约亟待建立,让美国焕发生机,引领所有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过上体面的中产阶级式的生活。
从经济上看,要复兴美国,他认为,关键是要“重拾经济活力”,要为所有人创造就业,让所有人拥有机遇。为此,要通过劳动力增长、提高劳动力参与度、制定创建学习型社会以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通过制定高效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以完成国家的产业转型,通过解决好失业保险、制定全民基本收入制度、确保充分就业、用好财政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完善和强化社会保障,使人们都有体面的工作。他还大篇幅地提到如何通过克服歧视政策、改革税收等等措施,以恢复美国的机会平等和社会公正。
在本书里,斯蒂格利茨表达出对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实践和理论的欣赏和肯定。他很明确地指出:“在拥有数十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中国提出了独具一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不同于美国市场经济的替代范本。”
斯蒂格利茨认为,美国人应该将对自身经济体系抱有的骄傲与自大深埋于心,应该正视美式资本主义在确保全社会共同繁荣方面的确存在严重缺陷,是美国考虑寻找更好出路的时候了。出路在哪里呢?他说:“世界上许多其他形式的市场经济都有美国可以借鉴的长处”。毫无疑问,如他所言,独具一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其中一个替代样本。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美两国各自的表现使一直跟踪中国发展和改革的斯蒂格利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了更深的印象。他写到,“中国独特的经济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被证明十分稳健。在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候,这个国家表现得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优秀得多。尽管目前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是欧洲的3倍以上,美国的2倍。事实证明,中国取得的成果以及其规模庞大的对外援助计划,吸引了许多正在考虑为自己选择经济模式的第三世界国家。”
新冠病毒疫情以来,中美之间的事态愈益严峻。但是这未必就是历史的又一个可以被认为是“终结”的时刻。其实,美国建国200多年以来逐渐成长和丰满的骄傲和霸道,是其文化本性、地理资源、国家实力和地缘政治力量对比在特定时空的真实映射。所有的人和国家,都得面对。而这次中美的对峙,总能感到一些此次的美国,有些和以前全然不同的味道。美国政府发起的贸易战、华为狙击战和新冠病毒甩锅战这三场前后关联的博弈和搏斗,看起来美国依然霸气冲天,似乎还是流失了不少以前那种蕴涵于内的自信、沉稳和从容。
通过阅读斯蒂格利茨的这本新书,深入到他所描述的关于美国真相的种种场景,或可真正了解当今的美国执政者在面对中国崛起而特有的担心、焦灼、不宽容和时不我待。
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巨变,与斯蒂格利茨忧虑的美国真相,究竟有何样的关联?特朗普认为美国的各种问题,主要是中国利用全球化剥夺了美国,所以他要全力从中国这里讨回公正。而斯蒂格利茨给出的答案,和特朗普对完全不同。他认为是因为美国这个国家,在民众、国家和市场势力关系上发生了失衡。
美国是否能够实现斯蒂格利茨所说的民众、政府和市场势力或者说资本的再平衡,防止可能类似占领华尔街的运动大规模爆发,防止更大的社会矛盾激化,并再次伟大,从目前美国政府的政策表现看,似乎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即便还有兴趣和信心对美国复兴开出长长药方的斯蒂格利茨,也表现出深深矛盾之情。
尽管提出了自己的美国复兴方案,但是,斯蒂格利茨全书最后章节用的标题是“美国还有希望吗”,全书的结束语是“现在拯救美国还为时不晚”,很难说是显示了坚定信心的语气。在本书的开篇,他引用了伟大的美国总统林肯这样一句话:一栋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看来,在美国,当一个有责任的、能够预言未来的经济学家,同样不是那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