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继孝:25个故事讲述“我的收藏三十年”
冰心曹禺等人亲笔书信
成为收藏历程中第一桶金
1983年前后,方继孝在北京月坛公园附近的一所学校当语文老师,那里刚好也是当时北京集邮爱好者的聚集地之一。工作之余,他时常去看一看,从此走上了文化收藏的道路。1987年,方继孝听说月坛市场一个经营邮票的卖家从某单位收来一口袋旧信封,其中包括著名作家冰心、人艺院长曹禺、《红日》作者吴强、《红旗谱》作者梁斌、《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等人的亲笔书信,而且每个信封里面还有他们的一张简历表。
方继孝一下子被吸引了。他仔细翻看,原来这些书信是1980年前后,各出版社想要将当时一批知名作家1966年以前出版的书重印再版时,与作家沟通联络的信件。熟悉当代文学史的方继孝如获至宝,花600多元将其全部买了下来。最后,他从中整理出两三百位中国知名作家亲笔填写的简历表,有的还附有亲笔信。自此,方继孝便将目光锁定在名人手迹收藏上,而那些名家书信,就是他个人收藏历程中的第一桶金。
三十多年过去,方继孝积累了大量收藏经验,也在名人信札中找到了许多故事,其中不乏一些有意思的奇遇。于是,他将这些年的收藏往事集结成册,想为不懂收藏的朋友答疑解惑,和读者分享其中的乐趣,于是便有了这本《笺墨记缘——我的收藏三十年》。
前后花费十余年时间
收齐各版本《我的前半生》
方继孝的收藏品有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手迹、著名教授手迹、科学家手迹、文学家手迹、北大、清华等高校校长的手迹等。众多藏品中,最珍贵的收藏之一便是溥仪亲笔修改版《我的前半生》文稿。
《我的前半生》是溥仪的自传,方继孝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为了凑齐流散的《我的前半生》各种珍贵版本,他前前后后花了十余年的时间。其间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方继孝首次得到《我的前半生》溥仪亲笔修正本的上卷和下卷,遗憾的是缺少了中编。那一次,还得到溥仪亲笔修改并保存下来的1963年9月2日的修订本。
方继孝第二次发现的是溥仪亲笔修正本的中卷和1958年春《我的前半生》油印本的第一册和第二册,凑齐了《我的前半生》溥仪亲笔修正本。这和他第一次的发现相差了8年。遗憾的是,最珍贵的《我的前半生》母本——1958年春《我的前半生》油印本,缺少了第三册。
一年以后方继孝又有了第三次发现:发现了1958年春《我的前半生》油印本第三册和一册被溥仪修改、剪贴了的1960年《我的前半生》“灰皮本”,以及溥仪为《我的前半生》亲笔书写的一册素材资料。
第四次,他在前两年买回的一批吕振羽先生的旧书籍中发现了1959年秋根据1958年《我的前半生》油印本印制的大字号、十六开本,以“未定稿”的形式的《我的前半生》上中下三册。
“前前后后,经历了差不多十三四年,终于凑齐了流散的《我的前半生》的几种珍贵版本(确切说是稿本)。”方继孝欣慰地说,“尤其是1958年的油印本,据有关资料说,一共才印了60册;1959年的十六开大字本总共印了400册。已经过去了50个年头,现在存世多少?恐怕不多。而溥仪亲自修正的自存本无疑是世间仅有的‘孤本’了。由此来说,这一组《我的前半生》稿本,显得弥足珍贵了。”
后来方继孝公开发表文章,描述了自己收藏的各个版本文稿。文章引起了群众出版社编辑的关注。经过双方合作,对“溥仪修正本”重新做整理,最终促成“溥著溥批”版《我的前半生》问世。
谈及收藏之道
需要理智量力而行
方继孝坦言,作为工薪阶层,收藏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问题。有一次,他遇到了叶圣陶的手迹,数量是一两百件。卖家当时开价要40多万元,自己当时拿不出这么多钱,等到跟朋友借到钱转天满怀欣喜地去取货时,人家已经100多万卖给了另一个买家。“因为没钱而没买到喜欢的东西是会懊恼,但是搞收藏还得要理智,量力而行,毕竟家里人还是要生活的。”
对于藏品,在方继孝看来,“信札、手稿这类私人物品,往往记载着文化名人们的生活、工作的真实细节,研究者可以从这些书信中窥见许多鲜为人知的真相。这就是我从事此类收藏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