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涵养小康亮色(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今年6月6日起,我们将周末及节假日的开放时间延长到了晚上9点,让大家有更多时间体验姑苏城的历史文化。”苏州博物馆工作人员凌培说。
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小康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江苏省大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小康筑牢文化根基。
赓续文脉——
吴韵谱新曲
老街展新颜
夜色平江路,小桥、老街、古巷串联成珠,昆曲、评弹、苏剧相得益彰……浪漫、悠闲的水乡之夜,配上远处高楼大厦的璀璨灯光,构成了一幅古典与现代交织的江南画卷。
“须不负,生生世世双双眷;逍遥在,草头云上遁亭园……”在苏州市中国昆曲博物馆,一曲《浮生六记》正在上演。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在这里品宵夜、赏昆曲,闲情雅趣,有滋有味。
“改编后的昆曲会更接近年轻人的理念,让大家放松身心的同时,也感受到昆曲独特的艺术魅力。”《浮生六记》制作人萧雁介绍,他们还计划将吴歌、评弹、江南丝竹等音乐表演艺术整合到民俗故事场景中,通过创新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打造高品质文化服务产品,拓宽文艺产品惠民渠道,2019年,江苏省对艺术精品创作经费支持达1亿元,涌现出一大批诸如苏剧《国鼎魂》、昆剧《顾炎武》、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等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
老街深巷,粉墙黛瓦。南京市秦淮区大油坊巷小西湖片区,是南京22处历史风貌之一。清水砖墙,条台石阶,处处氤氲着老城南的味道。
历经岁月的剥蚀,小西湖片区房屋普遍年久失修,人们居住拥挤。如何既保留这里的明清建筑风格和街巷肌理,又提升原住民的居住条件,成为城市改造所面临的挑战。
“我家的房子原来漏水,设施也不齐全。”今年60多岁的童南南从小住在小西湖片区,去年她把房子租赁给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由他们负责改造升级。“大修大动他们都会征求我们的意见,尽力在保留老建筑原有样貌的条件下,改善房屋内部基础设施。”
对于改造后的老宅,童南南最满意的是红漆木楼梯上悬空外罩的玻璃台阶,“老楼梯没拆,安全性也提高了,看着就很养眼的嘞!”
今年底,小西湖片区将正式改造完成并对外开放。未来,这里将成为游客与原住民共享的商业街区。
文旅融合——
农田成景点
民俗成卖点
清澈透亮的水面上,大片碧绿的莲叶正舒展身躯,朵朵粉红的荷花点缀其间;不远处,白墙青瓦高低错落,一派清新雅致的水乡风光呈现眼前……
在南通如皋市平园池村,“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日盛景引来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以前光靠农业,我们村民的收入并不高。”平园池村党支部书记刘炜建说,“自从以荷藕文化为中心开辟了‘农业+旅游’的模式,村里的人气旺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
开设民俗文化馆,讲述农耕历史;制作长寿香囊,传承民族工艺;荷塘旗袍走秀,展现文化魅力……这些特色文旅产品,为平园池村增添了文化气息,也为村民带来了可观收入。
2019年,平园池村共接待游客1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0多万元。如今,村民的平均收入已从5年前的18000元增长到29700元。
苏州市镇湖镇是一个苏绣小镇,这里的两条刺绣街——绣品街和绣馆街,往来游客络绎不绝。
“几年前家里欠债十多万元,生活过得紧巴巴。后来凭借自己的刺绣手艺,我的生意越来越好,还成立了自己的绣庄,年收入已经上百万元啦!”镇湖镇的“80后”绣娘周丽琴说。
周丽琴创业成功,离不开镇湖镇的支持与帮助。建立刺绣版权交易平台、提供专业刺绣指导、成立自主创业服务中心……苏绣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镇湖的特色文化产业。目前,镇湖刺绣的销售额已占苏州刺绣的八成左右,许多创业者不仅自己过上了小康生活,也带动着周围的人一起致富。
钱家渡村的滨水民宿、陆巷古村的艺术展演、西巷村的青蛙文化……2019年,江苏省新增休闲农业园区景点800个,累计超万个,接待游客量达2.3亿人次,综合收入超680亿元。
文明创建——
环境更优美
生活更和美
“公筷公勺更卫生,健康饮食营养好,光盘行动不浪费,拒绝野味要记牢……” 6月12日,在张家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十来位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跟随节拍变换队形,通过说唱形式讲述着“诚实友善、礼让三先、排队一米”等文明礼仪,吸引许多观众前来欣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张家港市在未成年人礼仪中加入了拒食野味、科学运动、调适身心等新内容,并以音乐舞蹈、主题戏剧、书信绘画等形式寓教于乐,引导未成年人学礼仪、讲礼仪,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如今,张家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年均接待游客近80万人次,举办科学普及、艺术熏陶、关爱帮扶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00余场。
在张家港市永联村,有一支由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战士和老文艺爱好者组成的“五老”志愿者协会。检查小区卫生情况、辅导困难家庭孩子完成作业、带领村民健身运动……会员们发挥优势、传递爱心,不断提高永联村的社区文明程度。
“大家从平房住进了楼房,多少有些不习惯,有些陋习积重难返。我们想方设法改变这些不文明现象,就是想让永联村越来越美。”“五老”志愿者协会会长薛栋华告诉记者,他们组织了一支文艺小分队,自编自演了“高空抛物不可取”“看看我家新面貌”等小品话剧,在村里的小戏楼上表演,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文明新风传递到家家户户。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满园春。在南通市高店社区,文明行为可以积分,凭积分可以在社区超市兑换商品,也可以参加社区文艺培训;在海安市韩洋花苑社区,别开生面的移风易俗灯谜会让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在常熟市虞山街道,党员干部手把手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将环保理念普及开来……
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让崇德向善成为自觉行动。在江苏,持续深入的精神文明建设,凝聚起全面小康的精神力量,为小康生活增添更多亮色。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07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