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亲收获更多幸福感——海南省三位村支书的行与思
在村支书们心目中,小康生活什么样,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又有哪些感悟和心得?记者在海南省部分乡村听三位村支书讲述他们的实践探索和心路历程:
澄迈县永发镇后坡村党支部书记曾令群
办法总比困难多
脱贫攻坚奔小康,基层党组织是战斗堡垒。
2016年,我当上村支书后,跟村干部深入交流讨论,大家得出一致意见:首先党支部成员要带头,把党支部建得坚强有力。同时也要发挥没有在村两委任职的无职党员作用,充分调动每一名党员的积极性,让所有党员都能参与本村事务。然而,村党员队伍中,无职党员占到多数。怎么给没有职务的党员压担子?这在当时确实是个难题。
办法总比困难多。2017年,村党支部提出搞“巷长制”,把无职党员组织起来,派往本村32个村巷担任“巷长”。既当信息员,又当调解员,还当宣传员,“巷长”的实质就是乡亲们的勤务员。
这一招,还真管用。无职党员不但归属感、责任感强了,还主动帮群众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呢。
26巷“巷长”洪光照记得最牢的一件事,是把无业青年培养成了致富能手。
村里有个青年,名叫洪民精,父母都在外打零工,收入勉强能糊口。洪民精初中就辍学了,也没学啥技能,找不到稳定工作。一个大小伙子,就这么闲在家里。
洪光照了解情况后,去洪民精家做思想工作:“你爸妈风里来雨里去的,养家多辛苦。你一个年轻人,就不能有点干劲,找个活干?”
小洪也很委屈:“没个技术,我能干啥啊?”
“好办!”洪光照说,“跟着我学修车,边学边干。”
洪光照把小洪带进自家的汽车修理厂,包吃包住,手把手传授技术。洪民精也挺受感动,踏实苦学。出师后工作了几年,洪民精攒下二三十万元,又贷了点款,在村里盖起了小楼,还开了一间修理厂。
洪民精很感激党员“巷长”让他学到一技之长,让他自立自强。洪光照也很开心:“办实事,妥妥的荣誉感!”
卫生“门前三包”,邻里纠纷调解……只要和群众有关的事,党员“巷长”们都尽心去干。无职党员感觉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村里的党群关系也变得越来越亲密,村里发展的后劲也越来越足了。
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白沙村党支部书记符永生
“饭碗”端稳了才行
小康生活离不开稳定的就业。对村里的青年人,我们一般会鼓励他们到外面“闯一闯”。但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外出找工作会面临很多困难,他们没有丧失劳动能力,却很难找到工作。
当村支书这么些年,我有时觉得自己像个“中介”,要花很大力气“推销”村里的中年人就业。
多年前,我和附近的五里路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交流时,提了一个建议:“合作社离我们这么近,我们村民就业,你们是不是照顾一下?”他回答得倒也爽快:“好!”
打那以后,每当合作社有空缺岗位,我就开始翻我脑子里那本账,看哪家还有人没活干。
我们村的符春江,丈夫在县城打工,收入微薄,工作也不稳定。她很想找一份工作,多一份收入。但由于要照看孩子,工作的地方还不能离家太远。
符春江的事我一直记在心上。有一次,我得知合作社需要招工,就第一时间通知了她。符春江很高兴,马上认真准备应聘,最终顺利上岗。进入合作社后她好学肯干,很快成了业务骨干。
有时候,我的“中介”业务流程也会倒过来。碰见踏实肯干的村民,就会直接推荐给用人方。现在推荐单位范围已经从本村及周边扩大到县里了。有时候,我还鼓励别人一块做“中介”。符春江进入合作社后,至少又带了5个人进去,如今都是采茶能手。
我还向镇领导“推销”我们的村民,也收集了不少岗位招聘信息。我还鼓励村民们互相留意、互相推荐。护林员、保洁员……不管哪行哪业,只要勤奋,就能有活干、有钱赚。
作为村支书,我很乐意做好百姓就业的“中介”。“饭碗”端稳了才行,小康生活才有保障,乡亲们才能收获越来越多的幸福感。
儋州市大成镇新风村党支部书记李可祥
做好“转型”这篇大文章
农村实现小康,重要前提是产业兴旺,农民不再靠天吃饭,收入来源多样化。
新风村曾是儋州市的深度贫困村,人多耕地少,种啥都形不成规模。靠传统农业脱贫,很难有起色。2016年7月,我当选村支书后,感到压力很大。走到哪,我都问自己:“咋脱贫?”
有产业才能有就业,有就业才能有钱赚。2018年,我们引入一家企业,建起了编织袋加工厂。工厂建成后,我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发动村民前去应聘,一下子解决了71个人的就业问题,其中24个来自贫困户家庭。现在他们月平均工资有3000多元,技术比较好的能拿到4000元。
海南处处是景。我见过许多村庄修建民宿,吃上“旅游饭”,村里环境漂亮了,村民腰包也鼓起来了。论区位优势,我们村也不差。儋州市区、洋浦高铁站离我们村都不超过30公里,将来游客来观光会很便捷。
要过好小康生活,就必须做好“转型”这篇大文章,吃“旅游饭”就是村里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2019年,我们与儋州市乡村振兴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村中有200多亩闲置土地,如果能动员村民将这些闲置地流转给公司,村民既能拿到租金,闲置土地也能物尽其用。
有些村民对土地流转很陌生,顾虑重重。怕乡亲们有顾虑,我先带了头,把家族里闲置的639平方米宅基地流转到村集体,村集体再流转给乡投公司,作为新风村美丽乡村旅游项目流转的第一宗地。我们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讲解土地流转的好处。到目前为止,通过流转近400亩土地,已帮助村集体和234户农户获得土地流转收入约1000万元。
除了发展乡村旅游,我们还用扶贫资金投资槟榔种植、笋壳鱼养殖、生物质颗粒加工等,村里差不多拿到10万元的分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后,美丽乡村建设是我们村的重中之重。我们相信,有好生态,有好产业,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