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帮我建成老人免费食堂
孙立军和坊口村的老人们在一起。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
初秋的坊口村,植被茂密,空气清新。这是一个傍山而建的山村,海拔1000米左右,是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瑞云观乡深山区的一个古村,紧邻北京昌平区、门头沟区。村子不大,住着260人。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在北京打工、上学,因为到北京的距离比到怀来县城还要近很多,村内剩下的大部分是老年人。
村后的山岭上,连绵的明长城随山势蜿蜒形成巨大“V”字形盘踞其上,被称为“踞虎关长城”,石头垒砌的古朴院墙随处可见,散发着600多年前的古村气息。家家户户门不上锁,房前屋后、庭院门口、道路两侧堆着红彤彤的沙果,由于交通不便,沙果外销困难,村民将沙果晒成果干。一到周末,来自北京的自驾游游客就“扎”在这个仍旧保持原始风貌的村子里,在深山美景中享受宁静。
然而,游客不难发现,喧嚣的背后,总有一群老人在村口聚集、张望,老人们长寿但常常是形只影单,少言寡语。
今年四月以来,坊口村一下子热闹起来,村口成了全村的“CBD”。原来每到中午和晚上吃饭时间,村里的老人们三三两两乐呵呵地走向“村口CBD”,这里建起了一个老人免费食堂和一个文艺活动广场,空巢老人绽开了笑容,这个空巢老人村洋溢着温馨和热情。
“我今年67岁,算是村里的年轻人了。我们村80岁以上的老人多,我一直有个梦想,要建一个老人免费食堂,是北京人帮我圆了这个梦。”在距离“村口CBD”不远的“晚春老人公益食堂”门口,食堂责任人宋德江开心地说。
厨房干干净净,老宋的爱人正在炒菜。古色古香的餐厅里,摆放三个大圆桌,每桌有10多把椅子,桌上已经放好当地特色的小菜、碗筷。墙上一个记事本,封面上写着——老人免费食堂服务范围:为80周岁以上老人20人、60周岁以上家庭条件困难的孤寡老人6人提供免费午、晚餐。圆梦基金:50000元,资助类别:长期资助。责任人:宋德江。
晚饭时分,老人们纷纷赶来,有的老人还从自己家里带来小酒、小菜,有的拄着拐杖,有的互相搀扶,无不笑意盈盈。“不用做饭、不用刷碗筷,来了就吃,每天都是聚会,真是帮了大忙啊,周末还有饺子,饭菜咸了淡了苦了甜了,可以随时吩咐,跟在自家一个样。”村中寿星、94岁的杨奶奶高兴地说。记者看到,每来一位老人,宋德江都会在名单上划一个对钩,他说,这样好知道谁来得晚,可以给他温着饭菜。
宋德江是土生土长的坊口村人,前两年从怀来县供销社退休以后就回村干农活。他看到村里很多老人年纪大了,子女长期在外,少人陪伴,有许多的无奈没有地方诉说。有些老人家中困难,连一日三餐都解决不了。
“为村里老人们建个老人免费食堂是我的梦想,帮助老人解决吃饭问题,也提供一个老人互相交流的空间。”宋德江说,可是真要动手干,发现问题不少。谁做饭?在哪做?做的饭老人爱不爱吃?正在犯愁,平时为92岁的老妈做饭的老伴主动提出她可以去食堂做饭。把老妈也接到食堂吃饭不就解决了谁做饭的问题吗?我们一拍即合,这事就定下来了。
但是紧接着“在哪做饭在哪吃”的问题又实实在在难住了宋德江。租一个距离老人们家都近一点、行走方便的地方比较好,但是租房子、买设备是个大钱,宋德江手里几千元的积蓄是肯定不够。他心里着急,郁闷了好几个月。
去年夏天,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和4个学生组织的即时电影《走 一起去看》圆梦剧组来到坊口村。宋德江看到孙老师带学生耐心给村里的老人们画素描,到老人家中走访,问寒问暖,愿意帮助这个小山村的普通人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就鼓起勇气向孙老师说出自己的梦想。没想到孙立军一听,满口答应——好事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应该让老人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我们帮你做这个事,为你圆梦!
去年11月,坊口村晚春老人免费食堂终于建设落成,孙立军等5人带来5万元启动资金,同时又出资3万元用于修建村里残破多年的古戏台,为老人们搭建喜闻乐见的文艺舞台,进一步丰富老人的文化生活。
据了解,2018年7月19日,由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等师生5人志愿发起公益骑行活动“走 一起去看”正式启程。他们从北京骑摩托车行驶6415公里,经河北、内蒙古、甘肃、青海到达新疆,沿途走访调查,寻访困难群体以及普通人的小小梦想,为他们拍摄即时电影,一路播放,募集资金,助力圆梦,目前已经持续资助近五十位贫困群众实现梦想。